
农村招商网【区域选择】

方水井社区村简情介绍
一、方水井社区村基本情况
1、翠屏区象鼻街道方水井社区村距宜宾市中心城区2公里,属典型的城郊结合部农村,北邻观斗山遂道出口,南邻催科山,东面邻临港国家级开发区,西邻江北开发区,全村以丘陵和高山林地为主,土地肥沃、生产便道、水利实施基本完备,全村拥有大小蓄水池5口,山坪塘27口,提灌站1座,渠道2公里。下辖8个生产组,全村幅员面积3.7平方公里,境内有省道川云中路、内昆铁路穿境而过,交通条件便利,全村现有耕地340亩,山林地2000亩。经济作物以蔬菜、李子、樱桃、柑橘为主。村内有专业合作社5家,户户通电,安全饮水100%,天然气入户率98%,新农合参保率100%,标准化村级卫生站1所,通社水泥路达100%。
自2008年以来,村集体和村民在五社、六社、七社、八社投入2000余万元资金建成仓储库房5万平方米,仅仓储项目方水井村受益农民年单项人均收入就达6000元以上。2015年在三社投入100余万元建设柑橘产业基地1个,面积500亩。2016年在二社投入1000余万元建成新村聚居点1个,受益农户96户,人口288人,建成仓储700多个平方米。现全村已建村道道路总长16.5公里,已建成水泥路面8.5公里,还有8公里道路未水泥硬化。现在农村居民户815户,人口2043人,党支部1个,党员62人。 2016年末全村农民人均收入23690元。
方水井社区村已实施的项目:
(1)在三社已建成的500亩柑橘产业基地及建设一座占地80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2400平方米)的水果仓储楼。
(2)正在二社实施500亩大果红花油茶基地建设。
(3)整村产业基地园区投入150万元建成15公里旅游步行道,已验收并投入使用。
(4)2017年市农工委牵头,区农林畜牧局负责实施在方水井社区村试点农村集体经济资产股份合作制改革。方水井村三社在2016年率先完成改制实现农民持续增收后,其余6个社群众主动要求仿效开展改制工作,目前已制订了改革实施方案,完成了清产核资、股权量化等工作,实现了“要我改”为“我要改”,充分发挥了村民的积极性、主动性。每个社都以集体为主注册了专合社或公司。2017年8月,方水井社区村在市区领导的指导下,经村集体成员一致同意,成立了以村集体为主体,各社集体为股东的“宜宾市方水农业发展有限公司”。
方水井村2017年被评为省级“四好村”,市级文明村,多次荣获区和街道先进党组织等荣誉称号。村支两委高度重视扶持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发展,2017年8月,方水井社区村在市区领导的指导下,经村集体成员一致同意,成立了以村集体为主体,各社集体为股东的“宜宾市方水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建立健全了(股东)代表会议、董事会、监事会、财务监管等治理机构,明确以“宜宾方水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为实施主体,对全村的基础实施、经济发展、市场经营等进行综合性管理服务。
(2)产业基础优良。1、2、3、4社在观斗山脉,已建成500亩柑橘产业园、400亩茵红李产业园、300亩桂圆林、500亩大果红花油茶为主的花卉园林,形成以发展休闲农业、体验农业和观光农业为主的城市近郊新型农村发展模式,整体发展与市政府规划的观斗山国家级农业公园相融。5、6、7、8社以发展仓储物流为主,已经属于成熟产业,村民每年有稳定的社集体红利。现在,经过村集体公司统筹,先富起来的村社正酝酿投资建设山上农业发展的村社,实现土地经营收益最大化。昔日的荒山正蜕变成“花果山”,开辟了集体经济收入的新来源。
(3)基础实施较为完善。方水井社区村距宜宾市中心城区2公里,属典型的城郊结合部农村,北邻观斗山遂道出口,南邻催科山,东面邻临港国家级开发区,西邻江北开发区,全村以丘陵和高山林地为主,土地肥沃、生产便道、水利实施基本完备,全村拥有大小蓄水池5口,山坪塘27口,提灌站1座,渠道2公里。境内有省道川云中路、内昆铁路穿境而过,交通条件便利。通社水泥路达100%。市政公交6路、20路通达六个社。